第89期
2023-02-04
112年2月製
勞保新冠肺炎傷病給付 二次確診也可提申請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有3年之久,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累計超過948萬人,而關於勞工輕症確診居家照護期間可請領勞保傷病給付的申請案件,截至農曆年前已有逾180.6萬勞工提出申請,勞保局已核付153.9萬件,平均每件核付金額2,770元。
據瞭解,勞工二次確診居家照護,仍可再次申請傷病給付,從勞保局統計數據來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以來至今(2023)年1月11日止,勞保局核付153.9萬件新冠傷病給付中,同一被保險人因不同確診日期提出申請且核付者,共計有869件。
勞保局表示,過往每年勞保傷病給付申請件數,大約僅20多萬件,但2020年至今年1月11日止,被保險人因確診新冠肺炎申請普通傷病給付案件,共計逾180.6萬件,核付件數計逾153.9萬件,核付金額計42.6億元,平均每件核付金額2,770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的勞保傷病給付申請,高峰預料尚未到來,主要是勞保傷病給付有5年請求權,目前僅核付153.9萬人,加上二次確診案件數越來越多,初步估計約280萬勞工尚未提出申請或核付。
事實上,去(2022)年國內爆發新一波疫情,勞動部於5月時放寬解釋,勞工確診居家照護期間,如不能工作,導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者,自不能工作的第4日起,可依「勞工保險條例」規定請領勞保傷病給付,以目前5天居家照護為例,勞工確診可領2天傷病給付,而更早一波疫情,居家照護期間曾達10天、7天,則可分別請領7天、4天的傷病給付。
勞保局強調,審核確診新冠肺炎的普通傷病給付案件,主要是依診斷證明書、「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健保快易通登載「檢測陽性通報確診」的畫面截圖等相關確診資料為據,經審查被保險人於保險有效期間確診且符合傷病給付請領規定者,即核發給付。不過,勞工如有積欠保費,於送件申請前應先將欠費繳清,才能及早領取給付。
而今(29)日是春節連假的最後一天,國內新增2萬7,35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7,105例本土個案及245例境外移入,死亡個案則有22例,包含1例境外移入死亡個案。本土病例較昨(28)天微減54人,降幅0.2%,但比起上週同期(1/22)則大增8,234人,週升幅度高達43.6%。
2023.1.30 卡優新聞網
性別工作平等法申訴 5年開罰883萬
別被公司坑!依《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符合相關條件時,雇主應給予生理假及產假等,且雇主不得拒絕,一旦拒絕就可開罰2萬元至30萬元並公布其姓名。根據統計,近5年各地方政府受理553件申訴、成立138件、開罰883萬餘元,其中光2021年就開罰250萬元、為近5年來新高。
除生理假及產假之外,性別工作平等法亦規定,還保障產檢假、陪產檢假、育嬰留職停薪、育嬰留停復職、哺集乳時間、彈性工時及家庭照顧假共9項權益。
而依據2021年統計,最多民眾申訴性別工作平等措施相關權益為「生理假」、其次為「育嬰留職停薪」及「育嬰留職復職」等,申訴案件分別有30件、25件及24件。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最常見違反「生理假」相關規定樣態,為要求相關證明涉嫌刁難勞工請假。對於2021年罰款創新高,主要為近年來性別工作平等法修法新增「陪產檢假」等假別,並把產檢假增加至7天,雇主不得拒絕,只要雇主表態不同意等可能就會觸法,加上近年勞動意識抬頭,申訴也增加導致罰鍰較高。
此外,該法要求雇主在知悉職場性騷擾情形時,應採取立即有效糾正補救措施,否則可處10萬至50萬元罰鍰,而違反此法光是2021年就開罰64件、合計64萬8000元。
黃維琛說,此條重點在於「立即」及「有效糾正補救措施」,雇主可能知悉後事隔多日才處理,也有可能是沒有效的措施,勞動部也訂定「事業單位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範本」供雇主參考,提醒雇主可依範本處理相關情事。
2023.1.28 中時新聞網 林良齊/台北報導
勞動突檢 中港3家挨罰34萬
台中市副市長王育敏十三日與勞動部政務次長王尚志、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副署長李柏昌及勞工局長張大春,率隊至台中港世紀樺欣風能公司、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公司及西門子歌美颯台中機艙廠二期新建工程突擊稽查,共發現三十一項缺失及停工二處,依法裁罰三十四萬元,並要求業者限期改善。
王育敏表示,台中市府非常重視勞工職業工作環境安全,全力配合稽查,昨日到世紀樺欣公司實際查看工廠相關措施,雖然工廠各方面有注意,但實際還有缺失必須改善,代表檢查是有必要的;檢查的目的,是希望輔導並建構一個更安全的工作場域,讓勞工在勞動力、生產力各方面得到保障情況下工作。
王尚志表示,此次稽查結果,共發現三十一項缺失及停工二處,包括高度二公尺以上的開口未設置護欄、起重機具的吊鉤未設有防止吊物體脫落的裝置,以及危險性機械未經檢查合格等,對此將依法處以三十四萬元罰鍰並要求業者立即改善。
王尚志指出,昨日春安聯合稽查,可發現作業現場存在墜落、化學品危害及吊掛物飛落等職安問題,已要求業者立即改善;另外,正值年終歲修、趕工時期,也盼事業主發揮責任心,協助勞工朋友遵守職安相關規定,保障勞工權益。
2023.1.13 中華日報
無薪假期間改產假 雇主應准假並付工資
小美在某公司任職已滿1年,因受景氣影響,雇主與小美協商合意實施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但小美已懷孕9個多月欲向雇主改請產假,嘉義縣政府勞工暨青年發展處提醒,雇主應依法給予八週產假,並依無薪假前原約定工資數額給付薪資。
勞青處指出,所謂無薪休假,是勞資雙方因應景氣因素,暫時性停止勞務提供的協議,由雙方約定減少工時及薪資數額,但產假期間為保護母性健康,雇主依法本應停止其工作,因此,該期間不得實施無薪休假,且應依原薪給付工資。
勞青處說,根據勞基法第50條,女工分娩前後,應停止工作,給予產假八星期;受僱在6個月以上者,停止工作期間工資照給,未滿6個月者減半發給;另產假期間薪資則有兩種算法,一種是勞工分娩前1個完整月份來算,另一種以分娩前6個月平均工資計算,取數額高者來發給。以小美平均工資29,000元,分娩前1個月工資3萬元為例,其產假期間工資,雇主應以3萬元為基準,八週薪資為56,000元(30,000元/30日X56天)。
勞青處表示,111年嘉義縣計有26家事業單位、324人實施減班休息,其中以旅行及住宿服務業計8家最多,其次為製造業7家,較110年50家事業單位、637人實施減少許多。
此外,勞青處提醒,企業實施無薪休假,月薪制勞工薪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且每次實施期間以不超過3個月為原則,如要延長,也需再經勞工同意,並向勞青處及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通報,勞工於減班休息期間可向各地就業服務中心申請「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補助企業參訓費用或勞工參訓津貼或「安心就業計畫」領取薪資差額補貼,相關資訊可至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官網查詢。」
勞青處長陳奕翰呼籲,企業若受疫情或通膨等影響短期營運,也可改採內部人力調整或勞動契約合意調整等模式,建議勞資雙方可透過合意協商優於法令規定,期盼勞雇雙方能共體時艱;如有勞動法令疑慮,可洽詢嘉義縣政府勞青處勞資關係科05-3620123轉8018或8023。
2023.1.6 雲嘉地方中心/嘉義報導
加薪都被通膨吃掉!去年1-11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11%
加薪都被通膨吃掉!行政院主計總處今(11)日公布2022年1至11月全體受僱員工薪資概況,雖然經常性薪資年增2.86%,創下近20年來新高;但因為近來通膨嚴重,若將物價因素剔除後,員工實質性經常薪資反而年減0.11%,顯示薪資漲幅敵不過物價上漲的幅度。
主計總處指出,2022年11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萬4682 元,較上月增加0.33%,較上年同月亦增 2.35%;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6475 元,合計後總薪資為 5萬1157 元,較上月增加 1.37%,較上年同月亦增1.99%。
若以2022年1至11月平均數據來看,我國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萬4371 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86%,總薪資亦增 3.39%。但若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反倒減少0.11%,實質總薪資年增率也收斂至0.41%。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1至11月經常性薪資年增2.86%,但平減物價水準後,卻呈現負成長,主要就是因為同期的物價水準高達2.97%,所以導致實質的經常性薪資呈現負成長。不過他強調,「實質總薪資」是年增0.41%。
依照行業別經常性薪資變動觀察,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受本月工作日數較多影響,營建工程業月增1.48%,運輸及倉儲業因本月購物節促銷活動推升貨運需求,亦較上月成長。總薪資方面,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用水供應及污染整 治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因部分廠商發放績效及不休假獎金,增幅也比上月大。
2023.1.11 吳栢妤·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新聞中的法律/雇主違反不當勞動行為 重罰
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工會法》修正草案第45條,並將於今(16)日實施。根據新修正案,雇主違反工會法第35條不當勞動行為之罰鍰額度,由原本3萬元至15萬元提高為10萬元至50萬元,並新增可公布違法雇主名稱等相關資訊之規定。
勞動部呼籲雇主,勞資和諧為企業經營治理核心,處罰並非修法之目的,關鍵是雇主應尊重勞工及工會合法權利之行使,並與工會間建立友善及信任關係。
工會法明訂不當勞動行為,涵蓋勞工組織工會、加入工會、參加工會活動、以及擔任工會職務時,雇主皆不可因此而給予解僱、降職、減薪等不利對待。
此外,勞工求職時,雇主若要求須簽訂不加入工會合約才會錄用,也會構成不當勞動行為。
這次修法,主要針對雇主不當勞動行為提高罰則。首先是,雇主違反工會法不當勞動行為的罰鍰,由原本3萬元至15萬元提高為10萬元至50萬元。
第二,雇主未依裁決決定履行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罰鍰由6萬元至30萬元調高為20萬元至100萬元。勞動部盼透過修法,保障勞工結社權,營造有利勞工結社環境。
舉例來說,勞動部裁決委員會作出裁決決定,一旦認定雇主違反工會法第35條不當勞動行為,就可以開罰10萬元至50萬元,這是第一張罰單;同時,可公布違法雇主名稱。
其次,裁決委員會也將同時作出雇主要有「一定行為或不行為」的裁決,例如,勞工因加入工會影響考績,裁決委員會就會要求雇主要重打考績。在勞雇雙方都收到裁決書後一定時間,勞動部會再與勞資雙方確認,雇主是否有依裁決決定改正行為,若沒有改正,就再罰20萬至100萬元,這是第二張罰單;並且限期改正,若不改正,可再開罰,直至改正。
在實務上,經常見到雇主不當勞動行為樣態是,當公司經營出現虧損時,依勞基法規定資遣員工,雇主跟工會關係不好時,有雇主專挑工會幹部資遣,這就構成了不當勞動行為之動機。
還有,工會運作上有辦理會務需求,工會法明訂工會理事長得以半日或全日,其他理事或監事得於每月50小時範圍內,請公務假辦理會務。公務假就是不影響出勤並給薪,也多有發生雇主對請公務假多有刁難,有別於一般請假程序。
這次修法提高罰鍰額度及公布違法雇主名稱等資訊,是盼能有效嚇阻雇主因為勞工組織工會、加入工會、參加工會活動或擔任工會職務等,而對勞工為不利之待遇或以其他不當方式影響、妨礙工會運作及自主性等不當勞動行為。同時,希望雇主本著誠信,履行裁決決定之救濟命令,回復穩定的勞動關係。
(本文由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口述,記者江睿智採訪整理)
2023.1.16 經濟日報/ 王厚偉
雇主職務再設計 提升工作效率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表示,政府除了提供專業諮詢、輔導服務及實地訪視評估之外,還補助雇主為身心障礙、單側聽損、確診失智、中高齡及高齡等員工進行職務再設計,每人每年最高十萬元,補助項目包含改善工作設備及機具、提供就業輔具、改善工作條件、調整工作方法及改善職場工作環境等,每年約協助五千人。運用職務再設計,勞工工作超有效率。
為協助勞工穩定就業,政府推動職務再設計,勞動力發展署舉例指出,比如全球最大獨立鍍烤鋼廠燁輝企業,已經建廠三十多年,公司內中高齡及高齡員工占總員工數五成以上,燁輝企業也將這些員工視為企業的重要資源,能夠順利雇用這些年紀大員工,其實是高屏澎東分署南區銀髮中心的驚人輔導成果!
燁輝企業除了申請職務再設計服務之外,還開發「紙套筒搬運設備」,有效減輕產線上中高齡員工搬運體力負荷,設備運作更利用機巧法(Karakuri)智動化機構設計,完全不用額外耗費任何動力能源,以這款創新、實用且具效益性的設備,協助中高齡員工工作更順暢,進而提升產能與工作效率。
發展署指出,台灣面臨人口高齡及少子化雙重衝擊,因此,每一名勞動者彌足珍貴,「職務再設計」可以協助職場勞工在工作上發揮所長,還能夠提升工作效能,也幫助企業穩定組織人力,進而達到雙贏的局面。呼籲企業雇主可以善用政府職務再設計服務資源,創造經營上競爭優勢。
有意申請職務再設計服務的企業及民眾,除了使用書面申請之外,也能利用發展署職務再設計官網(https://jobacmd.wda.gov.tw/DJOB_WEB/) 進行線上申請,更多職務再設計服務訊息請至官網查詢,或撥免費客服專線:0800-777-888,專人負責諮詢。
2023.1.26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觀念平台-嚴肅因應人才再度外流的挑戰
「少小離家老大回」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名句,改變一個時空背景對照台灣產業目前的人才挑戰,似乎可看到驚人的預測力。「老大回」的現象特別可以從長期旅居海外中高齡者的回流觀察印證。如今台灣生活與醫療品質,吸引他們帶著多年海外的工作與生活經驗,或退休、或持續在職場拚搏,他們對台灣社會在國際觀與消費實力上,都有著實質貢獻。相較於「老大回」的「少小離家」則反映了當前全球人才荒的窘境。
坊間周刊掀起高度關注的人才外流專題報導,只是千頭萬緒中的冰山一角,但也可能成為動搖企業根本的關鍵挑戰。台積電亞利桑那州5奈米廠在去年12月6日舉行首部機台移機(First tool-in)典禮,並宣布加碼美國3奈米新廠,使總投資擴至400億美元(逾新台幣1.2兆元),相較於原訂美國新廠投資120億美元(逾新台幣3,600億元),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美國總統拜登在當日親自出席典禮,並發表其經濟政策如何帶動製造業蓬勃發展、重建供應鏈並創造報酬豐厚的工作。
問題是,在美國持續擴廠所遭遇的,不僅是台積電張創辦人前幾年所憂心的成本高漲,還有美國當地人才相較於台灣人才的劣勢,供應鏈在地化的訴求恐掏空台灣(尤其是台灣人才),近期已引發各界討論。台積電這幾年的磁吸,加深科技業者的人才荒;當台積電的薪資優勢連其他電子業都相形遜色形成的文化現象,連年輕工程師的家長都爭相陷入光大門楣的情結中。
如今台積電帶動人才外流的挑戰,激化與深化台灣人才結構的挑戰。台灣人才面對第三波人才流動的挑戰,需要思維轉型方能因應接下來的巨大考驗!記憶猶新的第一波在1970年代台灣人才外流,最優秀的大學畢業生留學後滯留僑居地,大批各領域(包括半導體)人才於焉寄存於國外,其中以美國為大宗;第二波人才回流的背景是,1990年代美國不景氣與台灣正確的政策引導之下,從美國回流的人才連本帶利地挹注台灣半導體產業,藉此日積月累20多年的產業實力,締造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國際新冠疫情中的關鍵地位。
第三波是人才全球化布局的現在進行式。除了倡議已久、最近看到明顯移動跡象的新南向,加上逐漸升溫的前進美國新東向,再加上台商需要布局、投資歐洲以因應碳關稅挑戰的壓力日增,全方位的人才需求正在隨著供應鏈在地化日漸捉襟見肘。以全球框架加強供給面的政策,有效紓解台灣現有的人才荒,是當務之急:
一、與國外大學雙聯學位開創人才循環的高教創新。過去五年美中交惡,頂尖大學的工學院少了中國留學生的豐沛供給後,需要向更多元的來源選才,亟待非中的國際學生填補,台灣有可能再度陷入1970年代人才外流的困境。政策面宜規劃如何以高教創新模式,結合台灣嚴重過剩但相對具優勢的高教資源,積極吸引美國大學進行國際合作辦學,藉以累積在學期間的國際移動,成為真正的國際人才。據此,也發揮槓桿作用達成雙語國家的宏大願景。
二、以更全面的人才思維強化人才交流與循環。以往台美之間的強連結,造成獨尊知美人才的偏頗。過去30年,受惠台灣與中國的強連結,台灣對於涉外人才的疏於耕耘,有待引進更多元種族的人才為台灣政府政策與企業策略所用,才能紓解目前企業全球布局的人才荒。
企業之所以在前一波新南向中反應冷淡,主要還是中國仍具「語文紅利」,但現在不得不在China+1與Taiwan+1的要求中遷徙,精通非英語系的國際語文人才,是接下來企業國際布局時管理的嚴重缺口,大學文學院可在滿足重大缺口的契機中,重燃年輕學子對語文的熱情,並許諾他們一個光明的未來。
三、以更具彈性的人才思維強化人才交流與循環。台灣的移民政策需要具備國際競爭力,過去政策標竿的對象是新加坡,留台工作的外籍人士近年來有較積極的政策支持,但面對全球激烈的人才競爭,如何規劃具國際競爭力的居留與移民政策,吸引為台資企業逐鹿世界市場所效力的國際人才,才是重要發展方向。
而產業人才的國際移動是在職涯黃金期的主要型態,並非以移民台灣為目標。但如果「老大回」的不是我國既有的國民,而是以台灣睥睨全球的大健康產業在吸引國際人才上為台灣加分,應該有蠻寬廣的想像空間。
2023.1.6 工商時報 佘日新逢甲大學講座教授、大學社會責任中心執行長暨跨領域設計學院院長
勞保新冠肺炎傷病給付 二次確診也可提申請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已有3年之久,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國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累計超過948萬人,而關於勞工輕症確診居家照護期間可請領勞保傷病給付的申請案件,截至農曆年前已有逾180.6萬勞工提出申請,勞保局已核付153.9萬件,平均每件核付金額2,770元。
據瞭解,勞工二次確診居家照護,仍可再次申請傷病給付,從勞保局統計數據來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以來至今(2023)年1月11日止,勞保局核付153.9萬件新冠傷病給付中,同一被保險人因不同確診日期提出申請且核付者,共計有869件。
勞保局表示,過往每年勞保傷病給付申請件數,大約僅20多萬件,但2020年至今年1月11日止,被保險人因確診新冠肺炎申請普通傷病給付案件,共計逾180.6萬件,核付件數計逾153.9萬件,核付金額計42.6億元,平均每件核付金額2,770元。
值得注意的是,新冠肺炎的勞保傷病給付申請,高峰預料尚未到來,主要是勞保傷病給付有5年請求權,目前僅核付153.9萬人,加上二次確診案件數越來越多,初步估計約280萬勞工尚未提出申請或核付。
事實上,去(2022)年國內爆發新一波疫情,勞動部於5月時放寬解釋,勞工確診居家照護期間,如不能工作,導致未能取得原有薪資者,自不能工作的第4日起,可依「勞工保險條例」規定請領勞保傷病給付,以目前5天居家照護為例,勞工確診可領2天傷病給付,而更早一波疫情,居家照護期間曾達10天、7天,則可分別請領7天、4天的傷病給付。
勞保局強調,審核確診新冠肺炎的普通傷病給付案件,主要是依診斷證明書、「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指定處所隔離通知書」、健保快易通登載「檢測陽性通報確診」的畫面截圖等相關確診資料為據,經審查被保險人於保險有效期間確診且符合傷病給付請領規定者,即核發給付。不過,勞工如有積欠保費,於送件申請前應先將欠費繳清,才能及早領取給付。
而今(29)日是春節連假的最後一天,國內新增2萬7,35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7,105例本土個案及245例境外移入,死亡個案則有22例,包含1例境外移入死亡個案。本土病例較昨(28)天微減54人,降幅0.2%,但比起上週同期(1/22)則大增8,234人,週升幅度高達43.6%。
2023.1.30 卡優新聞網
性別工作平等法申訴 5年開罰883萬
別被公司坑!依《性別工作平等法》規定,符合相關條件時,雇主應給予生理假及產假等,且雇主不得拒絕,一旦拒絕就可開罰2萬元至30萬元並公布其姓名。根據統計,近5年各地方政府受理553件申訴、成立138件、開罰883萬餘元,其中光2021年就開罰250萬元、為近5年來新高。
除生理假及產假之外,性別工作平等法亦規定,還保障產檢假、陪產檢假、育嬰留職停薪、育嬰留停復職、哺集乳時間、彈性工時及家庭照顧假共9項權益。
而依據2021年統計,最多民眾申訴性別工作平等措施相關權益為「生理假」、其次為「育嬰留職停薪」及「育嬰留職復職」等,申訴案件分別有30件、25件及24件。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長黃維琛表示,最常見違反「生理假」相關規定樣態,為要求相關證明涉嫌刁難勞工請假。對於2021年罰款創新高,主要為近年來性別工作平等法修法新增「陪產檢假」等假別,並把產檢假增加至7天,雇主不得拒絕,只要雇主表態不同意等可能就會觸法,加上近年勞動意識抬頭,申訴也增加導致罰鍰較高。
此外,該法要求雇主在知悉職場性騷擾情形時,應採取立即有效糾正補救措施,否則可處10萬至50萬元罰鍰,而違反此法光是2021年就開罰64件、合計64萬8000元。
黃維琛說,此條重點在於「立即」及「有效糾正補救措施」,雇主可能知悉後事隔多日才處理,也有可能是沒有效的措施,勞動部也訂定「事業單位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措施申訴及懲戒辦法範本」供雇主參考,提醒雇主可依範本處理相關情事。
2023.1.28 中時新聞網 林良齊/台北報導
勞動突檢 中港3家挨罰34萬
台中市副市長王育敏十三日與勞動部政務次長王尚志、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副署長李柏昌及勞工局長張大春,率隊至台中港世紀樺欣風能公司、天力離岸風電科技公司及西門子歌美颯台中機艙廠二期新建工程突擊稽查,共發現三十一項缺失及停工二處,依法裁罰三十四萬元,並要求業者限期改善。
王育敏表示,台中市府非常重視勞工職業工作環境安全,全力配合稽查,昨日到世紀樺欣公司實際查看工廠相關措施,雖然工廠各方面有注意,但實際還有缺失必須改善,代表檢查是有必要的;檢查的目的,是希望輔導並建構一個更安全的工作場域,讓勞工在勞動力、生產力各方面得到保障情況下工作。
王尚志表示,此次稽查結果,共發現三十一項缺失及停工二處,包括高度二公尺以上的開口未設置護欄、起重機具的吊鉤未設有防止吊物體脫落的裝置,以及危險性機械未經檢查合格等,對此將依法處以三十四萬元罰鍰並要求業者立即改善。
王尚志指出,昨日春安聯合稽查,可發現作業現場存在墜落、化學品危害及吊掛物飛落等職安問題,已要求業者立即改善;另外,正值年終歲修、趕工時期,也盼事業主發揮責任心,協助勞工朋友遵守職安相關規定,保障勞工權益。
2023.1.13 中華日報
無薪假期間改產假 雇主應准假並付工資
小美在某公司任職已滿1年,因受景氣影響,雇主與小美協商合意實施減班休息(俗稱無薪假);但小美已懷孕9個多月欲向雇主改請產假,嘉義縣政府勞工暨青年發展處提醒,雇主應依法給予八週產假,並依無薪假前原約定工資數額給付薪資。
勞青處指出,所謂無薪休假,是勞資雙方因應景氣因素,暫時性停止勞務提供的協議,由雙方約定減少工時及薪資數額,但產假期間為保護母性健康,雇主依法本應停止其工作,因此,該期間不得實施無薪休假,且應依原薪給付工資。
勞青處說,根據勞基法第50條,女工分娩前後,應停止工作,給予產假八星期;受僱在6個月以上者,停止工作期間工資照給,未滿6個月者減半發給;另產假期間薪資則有兩種算法,一種是勞工分娩前1個完整月份來算,另一種以分娩前6個月平均工資計算,取數額高者來發給。以小美平均工資29,000元,分娩前1個月工資3萬元為例,其產假期間工資,雇主應以3萬元為基準,八週薪資為56,000元(30,000元/30日X56天)。
勞青處表示,111年嘉義縣計有26家事業單位、324人實施減班休息,其中以旅行及住宿服務業計8家最多,其次為製造業7家,較110年50家事業單位、637人實施減少許多。
此外,勞青處提醒,企業實施無薪休假,月薪制勞工薪資不得低於基本工資,且每次實施期間以不超過3個月為原則,如要延長,也需再經勞工同意,並向勞青處及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通報,勞工於減班休息期間可向各地就業服務中心申請「充電再出發訓練計畫」,補助企業參訓費用或勞工參訓津貼或「安心就業計畫」領取薪資差額補貼,相關資訊可至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官網查詢。」
勞青處長陳奕翰呼籲,企業若受疫情或通膨等影響短期營運,也可改採內部人力調整或勞動契約合意調整等模式,建議勞資雙方可透過合意協商優於法令規定,期盼勞雇雙方能共體時艱;如有勞動法令疑慮,可洽詢嘉義縣政府勞青處勞資關係科05-3620123轉8018或8023。
2023.1.6 雲嘉地方中心/嘉義報導
加薪都被通膨吃掉!去年1-11月實質經常性薪資年減0.11%
加薪都被通膨吃掉!行政院主計總處今(11)日公布2022年1至11月全體受僱員工薪資概況,雖然經常性薪資年增2.86%,創下近20年來新高;但因為近來通膨嚴重,若將物價因素剔除後,員工實質性經常薪資反而年減0.11%,顯示薪資漲幅敵不過物價上漲的幅度。
主計總處指出,2022年11月全體受僱員工(含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萬4682 元,較上月增加0.33%,較上年同月亦增 2.35%;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6475 元,合計後總薪資為 5萬1157 元,較上月增加 1.37%,較上年同月亦增1.99%。
若以2022年1至11月平均數據來看,我國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為 4萬4371 元,較上年同期增加2.86%,總薪資亦增 3.39%。但若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反倒減少0.11%,實質總薪資年增率也收斂至0.41%。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1至11月經常性薪資年增2.86%,但平減物價水準後,卻呈現負成長,主要就是因為同期的物價水準高達2.97%,所以導致實質的經常性薪資呈現負成長。不過他強調,「實質總薪資」是年增0.41%。
依照行業別經常性薪資變動觀察,主計總處官員指出,受本月工作日數較多影響,營建工程業月增1.48%,運輸及倉儲業因本月購物節促銷活動推升貨運需求,亦較上月成長。總薪資方面,電子零組件製造業、用水供應及污染整 治業、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因部分廠商發放績效及不休假獎金,增幅也比上月大。
2023.1.11 吳栢妤·Yahoo財經特派記者
新聞中的法律/雇主違反不當勞動行為 重罰
立法院已三讀通過《工會法》修正草案第45條,並將於今(16)日實施。根據新修正案,雇主違反工會法第35條不當勞動行為之罰鍰額度,由原本3萬元至15萬元提高為10萬元至50萬元,並新增可公布違法雇主名稱等相關資訊之規定。
勞動部呼籲雇主,勞資和諧為企業經營治理核心,處罰並非修法之目的,關鍵是雇主應尊重勞工及工會合法權利之行使,並與工會間建立友善及信任關係。
工會法明訂不當勞動行為,涵蓋勞工組織工會、加入工會、參加工會活動、以及擔任工會職務時,雇主皆不可因此而給予解僱、降職、減薪等不利對待。
此外,勞工求職時,雇主若要求須簽訂不加入工會合約才會錄用,也會構成不當勞動行為。
這次修法,主要針對雇主不當勞動行為提高罰則。首先是,雇主違反工會法不當勞動行為的罰鍰,由原本3萬元至15萬元提高為10萬元至50萬元。
第二,雇主未依裁決決定履行作為或不作為義務,罰鍰由6萬元至30萬元調高為20萬元至100萬元。勞動部盼透過修法,保障勞工結社權,營造有利勞工結社環境。
舉例來說,勞動部裁決委員會作出裁決決定,一旦認定雇主違反工會法第35條不當勞動行為,就可以開罰10萬元至50萬元,這是第一張罰單;同時,可公布違法雇主名稱。
其次,裁決委員會也將同時作出雇主要有「一定行為或不行為」的裁決,例如,勞工因加入工會影響考績,裁決委員會就會要求雇主要重打考績。在勞雇雙方都收到裁決書後一定時間,勞動部會再與勞資雙方確認,雇主是否有依裁決決定改正行為,若沒有改正,就再罰20萬至100萬元,這是第二張罰單;並且限期改正,若不改正,可再開罰,直至改正。
在實務上,經常見到雇主不當勞動行為樣態是,當公司經營出現虧損時,依勞基法規定資遣員工,雇主跟工會關係不好時,有雇主專挑工會幹部資遣,這就構成了不當勞動行為之動機。
還有,工會運作上有辦理會務需求,工會法明訂工會理事長得以半日或全日,其他理事或監事得於每月50小時範圍內,請公務假辦理會務。公務假就是不影響出勤並給薪,也多有發生雇主對請公務假多有刁難,有別於一般請假程序。
這次修法提高罰鍰額度及公布違法雇主名稱等資訊,是盼能有效嚇阻雇主因為勞工組織工會、加入工會、參加工會活動或擔任工會職務等,而對勞工為不利之待遇或以其他不當方式影響、妨礙工會運作及自主性等不當勞動行為。同時,希望雇主本著誠信,履行裁決決定之救濟命令,回復穩定的勞動關係。
(本文由勞動部勞動關係司長王厚偉口述,記者江睿智採訪整理)
2023.1.16 經濟日報/ 王厚偉
雇主職務再設計 提升工作效率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表示,政府除了提供專業諮詢、輔導服務及實地訪視評估之外,還補助雇主為身心障礙、單側聽損、確診失智、中高齡及高齡等員工進行職務再設計,每人每年最高十萬元,補助項目包含改善工作設備及機具、提供就業輔具、改善工作條件、調整工作方法及改善職場工作環境等,每年約協助五千人。運用職務再設計,勞工工作超有效率。
為協助勞工穩定就業,政府推動職務再設計,勞動力發展署舉例指出,比如全球最大獨立鍍烤鋼廠燁輝企業,已經建廠三十多年,公司內中高齡及高齡員工占總員工數五成以上,燁輝企業也將這些員工視為企業的重要資源,能夠順利雇用這些年紀大員工,其實是高屏澎東分署南區銀髮中心的驚人輔導成果!
燁輝企業除了申請職務再設計服務之外,還開發「紙套筒搬運設備」,有效減輕產線上中高齡員工搬運體力負荷,設備運作更利用機巧法(Karakuri)智動化機構設計,完全不用額外耗費任何動力能源,以這款創新、實用且具效益性的設備,協助中高齡員工工作更順暢,進而提升產能與工作效率。
發展署指出,台灣面臨人口高齡及少子化雙重衝擊,因此,每一名勞動者彌足珍貴,「職務再設計」可以協助職場勞工在工作上發揮所長,還能夠提升工作效能,也幫助企業穩定組織人力,進而達到雙贏的局面。呼籲企業雇主可以善用政府職務再設計服務資源,創造經營上競爭優勢。
有意申請職務再設計服務的企業及民眾,除了使用書面申請之外,也能利用發展署職務再設計官網(https://jobacmd.wda.gov.tw/DJOB_WEB/) 進行線上申請,更多職務再設計服務訊息請至官網查詢,或撥免費客服專線:0800-777-888,專人負責諮詢。
2023.1.26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觀念平台-嚴肅因應人才再度外流的挑戰
「少小離家老大回」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名句,改變一個時空背景對照台灣產業目前的人才挑戰,似乎可看到驚人的預測力。「老大回」的現象特別可以從長期旅居海外中高齡者的回流觀察印證。如今台灣生活與醫療品質,吸引他們帶著多年海外的工作與生活經驗,或退休、或持續在職場拚搏,他們對台灣社會在國際觀與消費實力上,都有著實質貢獻。相較於「老大回」的「少小離家」則反映了當前全球人才荒的窘境。
坊間周刊掀起高度關注的人才外流專題報導,只是千頭萬緒中的冰山一角,但也可能成為動搖企業根本的關鍵挑戰。台積電亞利桑那州5奈米廠在去年12月6日舉行首部機台移機(First tool-in)典禮,並宣布加碼美國3奈米新廠,使總投資擴至400億美元(逾新台幣1.2兆元),相較於原訂美國新廠投資120億美元(逾新台幣3,600億元),是美國史上規模最大的外國直接投資案之一。美國總統拜登在當日親自出席典禮,並發表其經濟政策如何帶動製造業蓬勃發展、重建供應鏈並創造報酬豐厚的工作。
問題是,在美國持續擴廠所遭遇的,不僅是台積電張創辦人前幾年所憂心的成本高漲,還有美國當地人才相較於台灣人才的劣勢,供應鏈在地化的訴求恐掏空台灣(尤其是台灣人才),近期已引發各界討論。台積電這幾年的磁吸,加深科技業者的人才荒;當台積電的薪資優勢連其他電子業都相形遜色形成的文化現象,連年輕工程師的家長都爭相陷入光大門楣的情結中。
如今台積電帶動人才外流的挑戰,激化與深化台灣人才結構的挑戰。台灣人才面對第三波人才流動的挑戰,需要思維轉型方能因應接下來的巨大考驗!記憶猶新的第一波在1970年代台灣人才外流,最優秀的大學畢業生留學後滯留僑居地,大批各領域(包括半導體)人才於焉寄存於國外,其中以美國為大宗;第二波人才回流的背景是,1990年代美國不景氣與台灣正確的政策引導之下,從美國回流的人才連本帶利地挹注台灣半導體產業,藉此日積月累20多年的產業實力,締造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國際新冠疫情中的關鍵地位。
第三波是人才全球化布局的現在進行式。除了倡議已久、最近看到明顯移動跡象的新南向,加上逐漸升溫的前進美國新東向,再加上台商需要布局、投資歐洲以因應碳關稅挑戰的壓力日增,全方位的人才需求正在隨著供應鏈在地化日漸捉襟見肘。以全球框架加強供給面的政策,有效紓解台灣現有的人才荒,是當務之急:
一、與國外大學雙聯學位開創人才循環的高教創新。過去五年美中交惡,頂尖大學的工學院少了中國留學生的豐沛供給後,需要向更多元的來源選才,亟待非中的國際學生填補,台灣有可能再度陷入1970年代人才外流的困境。政策面宜規劃如何以高教創新模式,結合台灣嚴重過剩但相對具優勢的高教資源,積極吸引美國大學進行國際合作辦學,藉以累積在學期間的國際移動,成為真正的國際人才。據此,也發揮槓桿作用達成雙語國家的宏大願景。
二、以更全面的人才思維強化人才交流與循環。以往台美之間的強連結,造成獨尊知美人才的偏頗。過去30年,受惠台灣與中國的強連結,台灣對於涉外人才的疏於耕耘,有待引進更多元種族的人才為台灣政府政策與企業策略所用,才能紓解目前企業全球布局的人才荒。
企業之所以在前一波新南向中反應冷淡,主要還是中國仍具「語文紅利」,但現在不得不在China+1與Taiwan+1的要求中遷徙,精通非英語系的國際語文人才,是接下來企業國際布局時管理的嚴重缺口,大學文學院可在滿足重大缺口的契機中,重燃年輕學子對語文的熱情,並許諾他們一個光明的未來。
三、以更具彈性的人才思維強化人才交流與循環。台灣的移民政策需要具備國際競爭力,過去政策標竿的對象是新加坡,留台工作的外籍人士近年來有較積極的政策支持,但面對全球激烈的人才競爭,如何規劃具國際競爭力的居留與移民政策,吸引為台資企業逐鹿世界市場所效力的國際人才,才是重要發展方向。
而產業人才的國際移動是在職涯黃金期的主要型態,並非以移民台灣為目標。但如果「老大回」的不是我國既有的國民,而是以台灣睥睨全球的大健康產業在吸引國際人才上為台灣加分,應該有蠻寬廣的想像空間。
2023.1.6 工商時報 佘日新逢甲大學講座教授、大學社會責任中心執行長暨跨領域設計學院院長